北京房山受灾村民搬进安置房开始谋划未来生活
北京房山受灾村民搬进安置房开始谋划未来生活
前夜的房山,又下起了不小的雨。住进阎村安置房的孔祥安出门看了看天,又看了看周围,踏踏实实地睡下了。
8月5日下午,孔祥安等受灾严重的村民,从佛子庄乡搬到了阎村安置房,村民们在新房里开始回归正常生活。一周时间过去,虽然时常挂念老家,但孔祥安等村民们更多的是开始谋划未来的生活。
“即使下雨,也不用再担心了。如果安置房这都被水淹的话,那原来的家,估计早就见不着影儿了。”
孔祥安的孙女孔思琦今年4岁,也随他们老两口从北窖村搬来。上周四中午,小思琦在新家的茶几上,展开了作业纸画画,画完再折叠起来。调皮的小女孩在新房子里进进出出,体味着新环境中的新鲜劲。
因为年纪小,小思琦似乎已经忘记了“7·21”暴雨中的惊恐。当天,看着雨越来越大,家里也进水了,她吓得直哭,大声喊“爷爷,爷爷,我们往哪儿跑啊?”
“7月21号那天,早上10点多就开始下雨了,看雨越下越大,我赶紧跑出去改水道。”思琦的爷爷孔祥安原是北窖村的护林员,也是村里的防汛员之一。暴雨当天,他在村里负责改水道,避免大水直接冲到家里。
根据气象和水务部门监测,当天北窖村雨时超过0mm,“房子前后都是水,洪水的地方有两米多高,当时真的是恐怖啊,我就来回去改水道,哪顾得上穿什么雨衣,鞋子都被冲跑了!”因为冒着大雨改水道,孔祥安患了重感冒,过了10多天才见好。
孔祥安说,搬到安置房后,不再担心下雨了,可以踏实地睡觉了。目前,还有一些村民没有搬到安置房,他说,“等大伙儿都搬过来,我就更放心了”。
中午时分,邻居罗淑英将电磁炉插上电烧水,打开一个粮食袋子,舀出一大碗玉米面。“天气有点热,我熬点粥喝。”被作为厨房的屋子里,除了一张小桌子搭起的“灶台”外,靠墙的角落分别放着粮食、座椅和柜子。
罗淑英今年岁,原是房山区佛子庄乡北窖村村民。“暴雨中,我家的墙壁都垮了,不敢在那住了。”罗淑英一家4口人,一共分得了3间房,一间用来做饭和吃饭用,另两间都被当做卧室。罗淑英也觉得现在住得很踏实,她说搬到安置房后,“即使下雨,也不用再担心了。如果安置房这都被水淹的话,那原来的家,估计早就见不着影儿了。”
“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了,出门就是公交,出去买个东西挺方便的;水电煤气都通了,生活上也没什么大问题了。”
从佛子庄乡北窖村到阎村安置房,大约有40公里的路程。这一搬,离故土是远了,但“出门就有公交车”,孔祥安觉得,“这边其实比老家出门方便”。
阎村安置房位于房山阎中路两侧,宽大的马路从门前经过,走出新小区门,就能看见公交车的站牌。
昨天,交通部门又传来好消息,为了保障受灾群众入住安置房后能够便捷出行,房山交通局组织对房路(汉南搬家)和房路(搬家中货车)两条公交线路进行调整,在城关街道洪寺村安置房和阎村镇公主坟村安置房增设临时停靠站。房路日发车8班次,房路日发车24班次,发车间隔时间1小时。
岁的老人苏占成,8月7日从受灾的城关镇东街村搬到了洪寺村安置房。他说,洪水冲刷东街村时,他家是受灾的k22排房子,屋子里的水齐腰深,所有的家具,只抢救出了电视机,“冰箱被冲倒后淹了很久,大雨之后晒了晒,凑合着也还能用”。
除了电视机和冰箱搬到新家外,苏占成现在的家里,别的生活用品却也不缺。他家的床和两床被子是全新的,屋子里摆放着米和面,“这都是村(郑州郑东搬家)里发给我们的。”老苏说。
洪寺村安置房与老苏原来的家东街村之间,相隔只有四五里地。对于安置点的生活,他很满意,“柏油路修到家门口了,出门就是公交,出去买个东西挺方便的;水电煤气都通了,生活上也没什么大问题了”。
洪寺村安置房项目一共建设了9间安置房,9户家庭将陆续入住。对村民来说,新社区里还缺个菜市场,目前已在部门的考虑之中。
“那天,村里去了很多辆大卡车,来了几百个大兵帮我们搬的家。大雨过后,还有很多好心人给我们送来吃的用的,一定要跟他们说谢谢。”
暴雨之后,看着受灾的一幕幕场景,很多好心人自发前来,为受灾村民送去食物、生活用品和衣物。入住安置房一周,吃住都稳定下来了,淳朴的村民们,开始整理好心人的信息。
8月9日中午,住在阎村安置房的孔祥安,一边指导孙女画画一边和邻居闲聊。看到他家里的一个大柜子,军车搬家纳闷,“这么大的柜子,是怎么从40公里远的家搬过来的”。
这一问打开了孔祥安的话匣子,“都是军队帮忙搬的,那天村里去了好几百大兵呢,要搬家的,一家一辆军车。”
孔祥安说,从阎村到北窖村,最后的十里地路断了,一般的车根本开不过去。8月5日下午,户村民搬家,当天特别热,几十辆军车直接开到了村里,军人们挨家挨户给搬运,个个汗流浃背,没有一句抱怨,“以前电视上总说军民一家,这次是亲身感受”。
说线岁的邻居杜德聪来串门了。见到搬家的广告马上掰起手指头,开始数这些天村里发放的物品,以及好心人这些天送来的生活用品:肥皂、洗衣粉、卫生纸、毛巾、方便面、矿泉水、牙刷、牙膏孔祥安指着家里点过的蚊香说,“我们这有蚊子,村里还发蚊香了”。
聊着聊着,杜德聪执意回自己家取来一张名片,对军车搬家“就是这个好心人,给我们送来了好多东西,希望你向好心人转达我们的感谢”。杜德聪说,他们留守在家的多是老年人大东搬家公司,不会发短信,有手机却只会接打电话,“说话也笨,除了感谢,我们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”。
“人总得想着以后的生活,搬到新家后,我们又开始在这边找新的工作了,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。”
从北窖村搬到阎村镇安置房的景淑香一家,原来在家主要以养羊为经济来源。搬到新居后,他们还是每天回老家放羊。邻居罗淑英说,“这里的房子是住下了,但几年后定向安置房建好后,得有钱买,羊是他们家的财产,不能把现在的财产都丢了啊!”罗淑英说,虽然有救助,但村民的自力更生很重要。
如今,陆陆续续有受灾村民搬往过冬安置房。阎村的小区门口,专门有一排房子用作临时社区居委会办公、民警办公。
走在小区里,能看到一些工人还在检查房子,做一些小加工。小区里还建了草坪,绿植和花盆也已经摆放完毕。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区形成了。
孔祥安在北窖村做护林员时,每个月有400元的收入,加上种地,基本生活开支就解决了。如今换了环境,不可能再做护林员了,他打算看看能不能就近找一份工作,每个月挣几百元贴补家用。
他说,村里的年轻人请假回来救灾之后,都回原单位上班了,像他一样年纪大一点的,搬家之后都开始在附近找工作,“人总得想着以后的生活,搬到新家后,心里踏实了,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”。
住在洪寺村安置房的苏占成,已经岁了,不用出去工作,便义务为村民们服务。房子刚建好,保不齐哪儿会需要查漏补缺,没事时,苏占成就在安置房四周转转,看看大家都有什么需要。
8月9日下午,邻居梁少秋要回东街村收拾东西,将钥匙交给苏占成说,“安纱窗的工人来时,麻烦您给他们开开门”。苏占成说,“我反正没什么事儿,就给大伙儿帮帮忙”。
还有一件让苏占成们很高兴的事,就是新社区里有个健身广场。一到傍晚,健身广场的体育设施都会忙个不停,村民们聚在一起拉家常,憧憬未来的生活。
对于村民们来说,他们虽没有也无法忘记灾难中的痛,但已经真正开始了劫后的新生。
当浮层化现象严重时,我们遇到的挑战是,出的主意没有太大实操价值,从事实际操作的人…
恒大与拜仁这场比赛太有价值,展现了自己,也终于真刀真枪下看清了自己,更成为一把标尺…
人的生命本无意义,是学习和实践赋予了它意义。应该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习惯和信仰。
幸福是什么?当你功成名就时,发现成功不会让你幸福,和人分享才会。当你赚到很多钱时…